读书笔记网 > 读后感大全

《刀锋》读后感2000字

时间: 2023-02-26栏目:读后感大全

终极价值的追求者-《刀锋》读后感2000字!

毛姆的作品总是令人不能释卷,欲罢不能,引人入胜的同时夹杂着人性的思考。从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中查尔斯辞职后便探索人生过程中的价值何在?《面纱》中的世俗女人凯蒂在各种痛苦经历后,终究实现自我成长。而这本《刀锋》中的拉里形象更加生动,不断的追寻与探索中,终得体悟人生。

一个生龙活虎的青年因参加一战尤其是经历了死亡之后而改变,当属自然现象。就如《面纱》中的女主经历了瘟疫和丈夫之死后的成熟一样。何况拉里经历的是为救自己而起的死亡。常人的成长有时只是经历后一段时间的空虚,时间冲洗下,生活往往自会回归常态。这样说,虽则残忍,并带有一些不负责任,但大数确实如此。生活的惯性不是你我随便而改变的。话虽如此,但我并不否认生活中的是有些改变不会立即显现,反而会潜移默化地随着时间的曾长而愈发明显(亲人逝去后的思念便是一例)。书中的男主拉里不却同于常人,可以说是发生了巨变。退伍后面对着未来的大好前程却无动于衷。他不去作为过渡的大学,不去朋友家的公司,不去选择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。所追求的只是“晃膀子”的生活。这无疑和一战后的美国主流价值观相抵牾(那可是一个只要稍微努力既可以赚的盆满钵圆的黄金时代)。更可怕的是这种生活持续了十多年之久。最终与美丽的但世俗的未婚妻伊莎贝尔解除婚约,散尽钱财后,回美国开始了出租车司机的生涯。十多年的追求竟落得这样的一个“苦下场”。

拉里何以至此?他所追求的“晃膀子”又是什么?其实,这从拉里入伍前甚至他的成长过程即可略见一斑。在他身上,天然地有着忧郁的气质和深思的资质。书中不止一次体积拉里和贰拾的玩伴索菲探讨诗歌。因而诗歌中的唯美和忧伤早就植根于他的心底。随着战争中的经历,诗歌中那个不羁的灵魂必然喷薄而出,进而发出哲学式的疑问:人生的价值是什么?拉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过程就是其“晃膀子”的过程、在探索中,他只身来到文化中心巴黎,读书问道;来到矿厂,体验旷工生活,发现灵魂和体力的结合点,并与醉汉考次弟探讨神灵;与考次弟的流浪生活也极大丰富了拉里的人生;后到达印度学习吠陀经哲学,终得灵魂升华,修得大道。自我超越后,拉里并没有继续精神生活。反而重归世俗。拯救索菲不得后散尽钱财,复归美国。意欲通过平常的出租车生活养活自己,并竭力感化更多的人。

可以说,拉里是一个一直在路上的人。某种程度上,是一个一直很诗意的人。他平淡、善良、安静、富有勇气和智慧……用再多的溢美之词形容他似乎都不为过。故我称其为终极价值的追求者。而这种追求又使得其人格魅力更加清晰。《月亮与六便士》中的男主最初太过普通,甚至令人生厌(不说其撇家舍子,睡了朋友哦的老婆)。当然,其对画画梦想的坚持和塔提岛上的终极飞跃还是给人印象深刻,深深佩服。但相比而言,毛姆似乎一开始对拉里就过分偏爱。一叙述这个小伙子就让人感觉温暖,而当其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愈加成熟后,人们只能是更加喜爱他。他简直成了人们心中理想化人格的化身。难怪有人写书评说: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拉里呢!

毛姆为何如此钟爱拉里?我想这应该和其人生经历有关系。他作品中的善与恶、美与丑、高尚与世俗泾渭分明。拉里在追寻人生的价值,读后感毛姆何曾不是。《刀锋》毕竟是他的最后一步作品,也是他写完后最痛快、最不在乎别人作何评价的珍爱。勾画了那么的理想化人格、写就了那么多样式各异的戏剧;这个热爱旅行、特别会讲故事的老头子,怎能不把晚年的心得一吐为快。他没有吝啬他的智慧。听一个饱经风霜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、熟知人性的人和你谈他的经历和体悟,那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,远远胜过“学院派”的教导。

有人说不喜欢拉里的完美。因为他太干净了,没有一点瑕疵。这种境界根本不能望其项背。我想说的是: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诚然,现实中必然会有很多的无奈、体制、财富、小人……甚至是自己不断的灵魂拷问。但也许有时人生之美便是如此:迂回曲折、柳暗花明、意犹未尽。我不想鸡汤。但我相信有些道理应是大道至简。我一愚夫,也在求知的路上,况我天生就是一悲观之人。

有人说不喜欢最后无答案的结尾。我觉得这着实错误。毛姆已经在最后告诉我们这是一个“成功”和“圆满”的结局。艾略特、伊莎贝尔、索菲……都有了自己的归宿,各得其所。难道非得知道拉里最终是否真得过着平庸的出租车司机生活吗?我想,对于拉里来说,现在无论什么工作或生活,他都是有意义的。因为精神生活中的他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。或者说有颜回之乐。另外,拉里的结局虽高尚,但并符合每一个人。毕竟每个人的人生不一样。有的人不用拉里的经历也能举重若轻,诗意人生(似乎是天生的一样)。因此,各得其所应是最好的结局。

最后,感谢毛姆。他的作品总是受益匪浅。

读书笔记dushubiji
顶 ↑ 底 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