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笔记网 > 读后感大全

《无界面交互》读后感2000字

时间: 2023-02-26栏目:读后感大全

《无界面交互》读后感2000字!

作者:许忙忙

无处不在的界面应用

我们对数字界面的疯狂,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。从而减少创意火花,原创性思考也随之减少。

任何公司都想基于屏幕去做新的创意,导致将很多简单的工作流程,因为界面的介入,反倒复杂化了。「屏幕」成了一种时尚,不追便落伍。这种可怕的概念导致了应用的泛滥,进而催生了用户习惯:手机不离手,隔几分钟便要看看手机,生怕错过什么重要信息;各大碎片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屏幕各种应用获得,而各大应用为了争夺用户的注意力,也是“百花齐放“。这些应用,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,反射着白晃晃的光,将我们的意识,分割成了亿万碎片,我们的注意力被严重分散,被各种带有噱头的信息牵着走,开始焦虑,恐慌,越来越不会思考。人们似乎在这样的环境下再次进化了,只不过是趋于原始了。

说个现象,这段时间看到朋友圈某培训机构也开始运营知识星球,集合了历史上培训出来的优秀的设计学员,以大厂的噱头,各类设计以及非设计知识聚集...嗯,最后价格不菲。类似于泛滥的屏幕一般,因为知识付费的火爆,滋生了一大批优质亦或非优质的知识圈子。各类知识圈子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把自己打造成「知识大杂烩」的人设。带来的结果最多就是引发更多人的知识焦虑,看的眼花缭乱,注意力被分散,最后个人问题还是没法精准解决。

有个观点,商业不可耻,追求利益也不可耻,毕竟人要生存,产品要生存,公司要生存。产品依赖用户发展,但是一昧优先发展商业,为了圈住用户,迎合人性弱点打造上瘾的用户界面(产品),让用户沉浸(迷失)在屏幕(产品)里,而忽略用户真正诉求,能预示的结果就是,盈利只是短期的,用户终会发现你不是他要的结果,最后弃你而去。比如上瘾的抖音,一滑就无法自拔,卸载!

说回来,界面应用养成了用户习惯,用户习惯催生了应用的泛滥。如何停止这种可怕的趋势呢?

三个原则

书中提出了三个原则。

原则一:贴合日常生活工作流程,不依赖屏幕

说到底屏幕的泛滥,源于产品创新方案都试着基于一个“屏幕”去解决一个问题,而忘记我们的设计应该从用户本体出发,考虑到主要的用户群体的使用场景,在场景之中,不同的用户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和痛点。只有去除屏幕思维,才能真正做到设计不冗余,为用户思考。

这一部分,作者列举了两个无界面设计的优秀案例。一个是福特汽车公司“自动开启后备箱”的案例,另外一个是马自达汽车公司“为汽车降温”案例。这两个案例充分说明,优秀的设计是解决问题。优秀的体验设计不在于更好的屏幕,而在于更好的「用户体验」。从用户出发,从用户场景发现用户的痛点和问题,而非基于屏幕思考。

原则二:做电脑的主人,而非仆人

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感官「主动」去识别接收处理信息,机器同样需要收集信息从而进行处理,但是机器却「被动」地收集,需要人类的主动输入到机器,才能进行信息处理。这种方式让人类成为了各种应用的奴隶。我们需要改变机器收集信息的方式,减少甚至去除人在机器收集信息中的主动参与,通过传感器,让机器智能主动收集信息,从而才能真正做到「机器为人所用」。

原则三:适应个体情况

通过机器的主动式收集用户信息,根据收集到的不同的用户信息,进行算法推荐,从而实现精准化、主动化服务,而不是让用户每次主动唤醒机器,让机器被动参与到我们的对话中。书中nest恒温器也是基于此而受到大众喜爱。

其实阅读到这里,大致也理解了作者的无界面交互的想法。作者从我们的生活场景出发,主要通过机器的主动参与,从而减少我们的互动参与。让机器变的更智能,读后感真正把机器自然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里去,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个人,通过传感器等方式,为机器赋予了人类的感官,感受我们的喜怒哀乐,以及个性需求,从而为我们智能解决问题。

在实现无界面交互的过程中,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挑战。比如要想真正能够按需按时地提供服务,更先进的无界面系统就需要去学习用户的个人偏好,这涉及到用户隐私问题,这就要消除用户内心恐惧建立信任;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容错问题;我们需要使用传感器和预测系统来实时解决故障等。

总结

无界面交互,是一个设计理念,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通过技术实现优雅的用户体验之路,挣脱基于屏幕思维的束缚。

技术应当融入生活,在不知不觉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感悟赏析中改善我们的生活体验,而非抢夺我们的注意力,沦为技术的奴隶。

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应用的泛滥给他们带来的影响。作为设计,也要站在屏幕之外思考,深入用户中去,察觉他们的需求,用「服务思维」,而不是基于“我可以通过什么功能解决他的需求”即“屏幕思维”,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,公司才能留住用户,才能正向发展。

作为普通用户,说说注意力被分散的问题。在应用的泛滥,信息泛滥的当下,会判断,能独立思考在当下就显得尤其重要。所以我们没事就多读读书,对任何信息的接收也试着「去平面」「多维度」思考,而不是一昧全盘接收。不会思考,只能被各种信息牵着走,最后就只能淹没在信息的大海里扑腾了。

读书笔记dushubiji
顶 ↑ 底 ↓